70年说长不长,一个转身的瞬间,新中国实现了从“百业待兴”到“百花齐放”的脱变;70年说短不短,记录着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跨越式发展历程。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呈现出“奋斗创造幸福”的绚丽画卷,也向世界展现出新时代中国的魅力与风采。
纵观今时中国,被誉为 “新四大发明”之一的中国高铁,纵横驰骋于祖国广袤大地,“八纵八横”铁路网骨架逐渐清晰,不仅为“流动的中国”注入活力,亦在不断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眼球。从“追赶者”到“领跑者”,十余年发展历程,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铁路创新发展之路,改写了一项又一项世界高铁发展的历史,从林海雪原到热带丛林,从大漠戈壁到东海之滨,无畏高寒、湿热、风沙、干旱等自然气候的中国高铁,已成为新中国七十载奋斗的硕果,被众多有过体验的外国领导人赋予“中国发展”“中国速度”“中国舒适”“中国浪漫”等标签。
岁月如梭历风霜,苦尽甘来化春风。新时代的中国正如春风席卷大地,唤醒万物生机。在高铁的带动下,城市区域间的时空距离越缩越短,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获得高速运转。就北京至上海来看,1963年,列车由北京始发,需轮渡过江到南京再继续前往上海,运行近30个小时;1968年9月,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列车运行时间缩短到23小时;1986年4月,随着直达特快21/22次的运行,两地间的运行时间也需要14小时59分,而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营,两地之间仅需四个半小时。这其中压缩的是两地的时空距离,扩展的更是人们的生活范围,借由与此,也在不断提升沿线百姓的生活品质。
此外,对于当下中国人而言,“说走就走”已成为足下变迁的明显折射,手机APP、自动售“取”票机正在成为人们购票的主渠道,简单、方便、快捷的体验,使人们出行节奏得到有效加快。铁路部门各项智能化服务的相继推行,如刷脸进站、机器人导航、高铁WIFI、高铁订餐等,依托“互联网+”以及数字化科技所提供的平台,更是在不断推动铁路服务质量的提升中,强化着人们出行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旅客带来诸多的便利与实惠。
“高铁+智能”是迈入新时代,中国高铁发展的崭新课题,也带给人们些许遐想。正在建设中的京张高铁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在全球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的智能化动车组,将实现车站自动发车、车站区间自动运行、车站自动停车、车门自动防护以及车门和站台门联动,这不仅会为人们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更将向世界再次展现出中国高铁发展的强劲实力。
70年,新中国从一贫如洗到如今已经成为能够深刻影响全球命运的重要国家,这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的成果。而中国高铁能够取得今日成就,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铁路人从“慢”到“快”的梦想凝聚。滚滚车轮御风而行, 添彩了中国的时代画卷,增色了“奋斗中国”的魅力与风采。宋文强
(来源:)